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GSP认证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12:19: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4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GSP认证工作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


关于GSP认证工作的通知

国药监市[2002]4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当前,《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不断深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认证工作也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目前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按照我局制定的GSP认证实施步骤和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要求,GSP认证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速度。为此,经研究决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我局不再受理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的申请,认证工作将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由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现将GSP认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关GSP认证组织工作事权划分的规定,GSP认证的组织工作从2003年1月1日起,由企业所在地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实施。

二、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尽快落实GSP认证组织,以承担本地区GSP认证的技术审查和现场检查工作。

三、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结合本地区认证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GSP认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尽快制定出GSP认证的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和检查员随机抽取方法等,为保证认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做好必要准备。

四、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积极配合我局,加快本地区GSP认证检查员队伍的建设,做好认证检查员培训工作,以适应本地区认证检查员库的设置需要。

五、在以上有关认证管理的准备工作落实之后,抓紧开展GSP认证。各省(区、市)开始组织GSP认证的时间,最迟不得超过2003年3月31日,以保证GSP认证工作目标按时完成。在此规定时间前未做好准备工作,需进行认证的,可由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我局市场监督司联系,安排认证工作的组织事宜。

六、在2002年12月27日前(以邮戳为准)报送我局的认证申请,由我局负责完成认证的组织工作。

七、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GSP认证工作后,对认证合格企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将由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由我局统一印制。

八、2002年未按规定完成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由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限期其6个月进行整改。逾期未完成GSP认证的,给予停业整顿1个月的处罚;整顿后仍不符合GSP要求的,按规定吊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有关部委等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参加联合年检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有关部委等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参加联合年检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沈阳、长春、哈尔滨、西安、成都、南京、武汉、广州市外经贸委(厅、局),武汉、深圳市外资办:
根据国家七部门《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联合年检的通知》(〔1996〕外经贸资发第773号)的精神,为方便由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等审批、在各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参加联合年检,经商全国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由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直属机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以及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船舶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总后勤部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参加联合年检,由企业所在地的外资
审批管理机关审查年检中应由外经贸部门负责审查的有关内容。
二、请将上述要求通知有关企业,并通报其他联合年检各部门,主动配合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联合年检工作。



1997年3月6日

上海市咨询、智能开发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服务机构审核、登记办法(试行)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咨询、智能开发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服务机构审核、登记办法(试行)
上海市政府



第一条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对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的审核、登记,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是指集体、个体和合作经营的社会科学方面的服务机构,不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服务机构。
第三条 设立咨询、智能开发、信息等机构,或兼营咨询、智能开发、信息等业务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二)主要负责人具有经济师、会计师、讲师、律师等以上的技术职称或相应资格;
(三)有固定的场所;
(四)有独立的会计核算制度;
(五)有必要的章程,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名称;(2)地址;(3)负责人姓名(另附履历);(4)经济性质;(5)经营范围;(6)资金总额(另附出资人名单、出资金额);(7)盈余分配及亏损分担方案等。
第四条 申请设立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必须填具开业申请登记表;增加兼营咨询、智能开发等业务的,必须填具变更申请登记表。
第五条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对开办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经营业务(包括兼营)的可行性及其负责人资格进行审查。
第六条 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专门小组认真进行审查,提出鉴定意见,并收取一定费用。
第七条 申请者应持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鉴定意见,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按规定需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应事先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改变名称、地址、经济性质、资金总额,应向原登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变更登记。
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的撤销,应向所在地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注销手续;在办理注销手续前,应进行清理。
第九条 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可以聘请外单位专业人员到本单位兼职或承担专题研究。聘用一年以上的,应将聘请人员的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送交登记机关核备。在职人员利用工作时间到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兼职或承担专题研究,应取得本单位的书面同意。
第十条 咨询、智能开发等机构,只准登记和使用一个名称,不得登记和使用本市已登记的同行业企业名称。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擅自筹建或者开业的,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以及伪造、涂改、转让筹建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等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及其施行细则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自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日起施行。



198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