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甘肃省名牌产品创评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13 11:26:2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1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名牌产品创评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名牌产品创评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实施甘肃省名牌战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争创名牌产品活动,提高我省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依照本办法创甘肃省名牌产品。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创国家名牌产品外,各地区、各部门不再另行组织本办法以外的其他级别和其他形式的名牌创评活动。
第三条 甘肃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甘肃省质量管理局负责甘肃省名牌产品的创评组织和管理,日常工作由甘肃省质量管理局承担。
第四条 甘肃省名牌产品的创评实行企业自愿申请,综合考核,科学评价,社会评议和严格依照条件审定的原则。
第五条 甘肃省名牌产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采用国际标准或按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准组织生产;
(二)产品实物质量达到上年代末、本年代初的国际水平或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属省内主导产品或重点产品,指生产一年以上;
(四)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是用户和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五)市场竞争能力强,销售量、销售额或出口创汇额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
(六)生产企业按照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有效地运行;
(七)最近两年内,经国家或省组织和质量监督检查,质量合格率为百分之百。
第六条 甘肃省名牌产品按以下程序申报和评审:
(一)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产品,由生产企业填写《甘肃名牌产品申请表》一式三份,按隶属关系申报,即省属企业报省行业主管部门;地属以下企业报地区(州、市)技术监督部门。
《甘肃名牌产品申请表》由省质量管理局统一印制。
(二)省行业主管部门、地区(州、市)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同级经贸委对企业申报的创名牌产品进行认真审核,经严格按条件优选后,向省质量管理局推荐。
(三)省质量管理局从以下主要方面对推荐的创名牌产品进行综合考核:
1.从市场抽样进行质量检测;
2.对实物质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评价;
3.以市场调查和统计的方法核实产品销售情况及市场占有量;
4.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考核;
5.征询用户和消费者的意见;
6.其他需要考核的事项;
(四)省质量管理局综合所有考核材料,会同省经贸委严格按条件组织评审。经评审合格的,授予“甘肃名牌产品”称号,颁发证书和奖牌,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甘肃省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享受以下待遇:
(一)在产品铭牌、包装、装潢、说明书和广告宣传中使用甘肃省名牌产品标志;
(二)按优等品进行统计;
(三)免于省内组织的质量监督定期检验;
(四)按照甘肃省质量奖有关奖励办法中国优产品奖励规定对生产企业及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五)有关部门在技术开发、引进、改造的立项、能源供应、运输等方面优先保证名牌产品生产,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第八条 各地、各部门在组织招商引资、出口贸易、协作生产等方面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积极发挥名牌产品的主导作用。
第九条 经济管理部门和用户、消费者组织以新闻媒介和其他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和推荐甘肃省名牌产品。
第十条 甘肃省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和提高名牌产品的质量,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名牌效益,并定期填报名牌产品考核报表。
第十一条 省质量管理局建立名牌产品档案,对甘肃名牌产品实行经常性的考核和管理。
第十二条 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和用户、消费者及其组织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甘肃省名牌产品施行监督。
第十三条 甘肃省名牌产品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发证机关取消名牌产品称号,吊销证书和奖牌,并向社会公布。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创牌。
(一)产品质量下降或不稳定,经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且经复查仍不合格的;
(二)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并对产品质量、信誉和经济效益造成重大影响的;
(三)因转产、改型等原因,不能批量生产的;
(四)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见大,经指出后仍无明显改进的。
第十四条 未取得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而擅自使用、伪造或冒用甘肃省名牌产品标志的,由技术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五条 甘肃省名牌产品的有效期为二年,到期后依照本办法重新申请和复评。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质量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3月24日

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规定

国家建材局


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规定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二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建材企业管理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建材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国家体改委、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批转全国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国营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岗位任职资格培
训的意见》,结合建材行业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建材企业领导干部〖包括厂长(经理)、党委书记(含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以上均包括副职〗、中层干部和一般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
第三条 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为提高建材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条 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要坚持面向企业、面向生产、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 培训任务和要求
第五条 建材企业领导干部除已参加过岗位职务培训的以外,都要按全国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指定的教材及要求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
第六条 建材企业中层干部和一般管理干部,按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以下简称国家建材局)组织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规定的教材进行岗位培训。
第七条 围绕党和国家的计划、政策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
结合建材工业的中心任务、发展状况、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及技术经济政策,对建材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短期行业培训。
第八条 建材企业领导干部后备人员按相应岗位要求进行六个月的集中脱产培训。
第九条 未达到相应岗位规范要求文化程度的干部,要首先补习相应的文化知识。转岗的各级干部必须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岗前培训。
第十条 从企业选拔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送高等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高等学历的企业管理人才。

第三章 组织管理与分工
第十一条 建材局对全国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制订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有关规定和规划;制订建材企业领导干部短期行业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编选教材;制订建材企业中层干部及一般干部的岗位职务规范、指导性教学
计划、教学大纲并编选教材:举办师资班和试点班:检查评估教学质量;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举办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班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每年年初将本年培训计划和上年培训总结报国家建材局人才开发司;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内跨地区举办的培训班计划的审批和管理。
第十三条 建材企业应当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干部岗位培训规划、计划,开展干部岗位培训工作,每年将干部岗位培训年度计划和总结报上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

第四章 培训基地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十四条 承担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任务的单位,必须拥有一支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有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生活设施,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国家建材局直属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是全国建材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可选择建材院校或培训中心作为本地区干部培训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确定的干部培训基地应报国家建材局人才开发司备案。
第十六条 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能适应干部培训工作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要从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干部中选择并实行资格认定。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组织教师进修和下基层锻炼,提高教
师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五章 考核与发证
第十七条 考核(考试)必须集中统一进行。具体考核形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撰写论文、案例分析、专题作业和学习小结的方式进行,也可实行学分制或单科培训证书。
第十八条 建材企业领导干部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培训单位颁发全国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印制的企业领导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证书。建材企业领导干部参加短期行业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培训单位颁发国家建材局统一印制的培训证书。
第十九条 建材企业中层干部的岗位培训证书由国家建材局统一印制。除国家建材局举办的师资班和试点班的证书由国家建材局验证外,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验证,培训单位颁发。建材企业一般干部岗位培训证书的印制、验证与颁发,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自定。
第二十条 为配合建材行业的中心任务,由国家建材局有关司(室)委托举办的短期培训班,由承办单位颁发国家建材局统一印制的培训证书。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 参加岗位职务培训或任职资格培训,是建材企业管理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干部参加培训受到阻挠时,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诉,上级主管部门接到申诉,应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通知上诉者本人。
第二十二条 岗位培训证书或任职资格培训证书,是干部任职、转任、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干部连任的必备条件。报批提拔干部时,要同时报送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建立岗位培训或任职资格培训目标责任制。要把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或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作为各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政绩、业绩考核指标。要把干部的岗位培训纳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按量化指标纳入承包合同并严格考核兑现

第二十四条 建立企业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登记制度。建材企业管理干部参加岗位培训和各种短期适应性培训,都要进行登记、归档。作为考核、晋升和使用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干部参加培训的登记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形式、培训起止日期、培训内容、考核(考试)成绩和培训单位等。
第二十六条 建立定期检查、评估、表彰制度。企业每年检查、评做、表彰一次一,并将检查结果报上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至少每两年全面检查、评估、表彰一次,并将检查结果报国家建材局,国家建材局在各地区检查、评估、表
彰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查,对培训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家建材局人才开发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央级干训费管理暂行规定

财政部


中央级干训费管理暂行规定
财政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干训费列支渠道和拨款办法,加强干训费管理,提高干训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中央级干训机构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央级党政机关所属的开支“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的党校、团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训机构。
在部门事业费中开支“干部训练费”的干训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 干训机构的培训计划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并编制明确的班次计划,统筹安排、计划培训。
第四条 干训费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第二章 干训费列支渠道
第五条 党校、团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训机构,所需干训费在“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中列支。
第六条 各部门培训本系统干部的,所需干训费在部门事业费的“干部训练费”中列支。
第七条 各部门培训本部门机关干部的,按照有关规定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已成立工会组织的单位,工会经费按照规定用于职工业余教育的部分,也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第三章 干训费拨款办法
第八条 对独立设置的干训机构,如党校、团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训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包括人员经费、离退休经费、公用经费等。
人员经费按照编制内应由财政供给的实有人数计算核定,超过编制部分不予拨款。
离退休经费按照离退休实有人数计算核定。
公用经费按照学校正常消耗计算核定。
一次性补助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第九条 对在一定期间有培训任务,但不独立设置干训机构的,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培训计划核拨专项培训业务费。
第十条 对于各种干部培训中心,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原则上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培训计划核拨培训业务费,其余经费自理。

第四章 干训学员待遇
第十一条 学员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入学和毕业的往返路费、探亲路费等,均由原单位按规定开支。
第十二条 干训机构经有关部门批准向学员收取的费用,学员可凭收据回原单位报销。
第十三条 学员学习期间,在干训单位就餐的(不包括单位职工食堂),由原单位按差旅费伙食补贴标准的50%发放生活补助。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干训费预算决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等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参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执行。
第十五条 各有关部门和干训机构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单位内部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财政部1983年4月20日财事字第134号颁发的《关于中央级党政机关干部教育经费开支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2000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