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实施GSP认证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22:47:2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9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实施GSP认证工作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实施GSP认证工作的通知


国药监市[2002]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依法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认证,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GSP认证
工作,是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深入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切实加强药
品监督管理工作,推动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我局将在前一阶段GSP认证试点工作的基础
上,开始实施GSP认证工作。现将认证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GSP认证工作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GSP认证步伐和推进监督实施GSP工作进程
的通知》(国药监市[2001]449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GSP认证将在2004年底前
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根据规定在期限内通过GSP认证,逾期认证不
合格的企业,将按照《药品管理法》给予处罚,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

(二)鉴于《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仍在修订之中,修订的GSP标准及有
关管理文件暂还不能发布执行,因此目前实施GSP认证所遵循的评定标准和认证办法,仍
按现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与《药品管理法》规定不相一致的条款除
外)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暂行)》执行,待新的文件发布实施后,
再对认证的评定标准和认证办法加以调整。

二、认证申请的受理
各地可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自2002年
3月1日起,接受药品经营企业的认证申请,经初审合格后报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有关要求

(一)为保证GSP认证工作总体目标的完成,各地必须加快对本地区GSP认证实施规划
或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督促药品经营企业加快GSP改造,按期进行GSP认证。

(二)各地在做好近期GSP认证工作的同时,应按照《通知》精神,做好GSP认证管理
事权划分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要尽快完成认证管理机构的组建和人员的配置,以保证
在新的认证管理办法实施后,本地区认证工作能顺利开展。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GSP工作领导小组应切实发挥领导作
用,针对不同时期GSP认证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推进GSP认证工作。
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发生新的情况,请及时报我局市场监督司。

特此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二年二月十九日

贵州省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办法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省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办法
贵州省水利厅



第一条 为搞好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后劲,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贵州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着合理负担,量力适度的原则,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投入农村水利的劳动积累工,一般为10到20个。
第三条 农村水利的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县、乡范围内的防洪、排水、灌溉、供水等工程的清淤补漏、水毁修复、除险加固、防渗配套、更新改造以及新建农村水利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汛期抢险、农民承包土地范围内的土地平整、田间沟渠的整修,不得使用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
第四条 属于社会效益的防洪、除涝、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受益区内的城镇居民和单位职工,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工。
第五条 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的筹集和分配:
(一)根据农村水利建设任务和受益情况,本着“谁受益,谁出工”的原则,按比例合理分配到户,不愿出工者,可以资代工。以资代工的有关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或由受益区群众议定。
(二)在分配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时,对军烈属、老、弱、残以及其它有特殊困难的劳动力,应予照顾或豁免。
(三)对于用工较多的农村水利工程,可以采取以工换工或以资换工的办法,在自愿的基础上,与非受益区群众签订协作合同。
第六条 各类现有农村水利工程的清淤补漏及维修,全部由受益区群众负担。各类农村水利工程的劳动积累工数量,原则上按下列各项规定办理。
(一)小(二)型(含以上现有灌溉工程的配套和更新改造,按灌溉面积的大小计算投工:新增一亩投工10到15个;改善一亩投工5到10个、小(二)型(含)以上新建工程,灌溉一亩投工15到20个,主要用于工程枢纽及干渠建设。小(二)型以下工程,不论新建或现有灌
溉工程的配套和更新改造,原则上由受益区群众投劳集资解决,国家可以补助部分材料费。
(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按受益人数计算投工,原则上由受益者投劳集资解决,国家只补助部分材料费。
(三)除险工程(灌浆部分除外),按灌溉面积或工程量大小计算投工,一般每亩投工不少于5到10个。
(四)防洪排涝工程,保护一亩农田投工10到15个,保护一人投工5个。
第七条 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的使用和管理。
(一)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县、区水利部门负责使用。县水利部门在制定农村水利工程年度计划时,要提出使用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的工程项目、用工数量、用工时间和用工计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下达执行。
(二)使用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可采取以乡或村为单位,任务到户到劳等办法。但要明确投工地段,规定完工时间和验收标准。工程完成后,要统一组织验收。各地也可按工折款集资,实行招标承包施工。
(三)建立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清工结帐制度。县、区、乡、村要设立台帐;农户使用农村水利劳动积累手册,由村干部据实登记,作为农户清工结帐的依据。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要做到当年用工,当年结清,未按规定完成投工的,可以资代工。
第八条 农村水利劳动积累按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由县水利部门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劳动定额考核标准。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作的领导,经常检查劳动积累工的完成、使用等情况。水利部门要合理安排、使用好农村水利劳动积累工。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 省及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1月10日

洛阳市市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河南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


洛阳市市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2007年7月27日洛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9月27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含吉利区)范围内燃放及储存、运输、销售烟花爆竹,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由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公安机关负责烟花爆竹运输、燃放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建设、质量技术监督、交通、教育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供销合作社应当加强对所属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法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可以向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查处。

  第七条 本市市区范围内禁止生产烟花爆竹。

  第八条 从事烟花爆竹运输的,应当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手续,并经公安机关审核,取得《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

  第九条 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的储存仓库应当按照安全规定设在城市建成区以外;禁止在城市建成区内布设烟花爆竹批发场所。

  第十条 从事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经营的,应当按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分别取得《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或者《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

  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的经营者,应当从依法批准的烟花爆竹批发企业采购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布设方案由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建设、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统一规划、保证安全、合理布设、总量控制的原则编制。

  第十一条 零售烟花爆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从依法批准的批发企业以外的渠道进货;

  (二)销售假冒伪劣烟花爆竹;

  (三)存货量超过规定的限制存放量;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本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允许零售烟花爆竹的时间为农历腊月二十二日至正月十六日;其他时间禁止零售。

  第十二条 禁止携带烟花爆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在托运的行李、包裹和邮件中夹带烟花爆竹。

  第十三条 在本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十六日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其他时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第十四条 下列场所和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一)重要军事设施和加油站、加气站等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及周边100米范围内;

  (二)文物保护单位和输变电设施及其周围50米范围内;

  (三)医院、图书馆、档案馆、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疗养院;

  (四)车站、机场、商场、集贸市场、影剧院等人流密集场所;

  (五)绿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封闭式公园、游园;

  (六)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区、仓储区;

  (七)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其他场所和区域。

  前款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所及其周边具体范围,由有关单位设置明显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警示标志,并负责看护。

  第十五条 在本市市区禁止销售、燃放下列烟花爆竹:

  (一)《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04)中的A级、B级烟花爆竹;

  (二)拉炮、摔炮、砸炮等危险性大、含高敏感度药物的烟花爆竹;

  (三)非法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

  (四)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品种。

  第十六条 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从具有《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网点购买;燃放时应当按照燃放说明燃放,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居民住宅楼楼道、阳台、窗台、楼顶燃放或者向外抛掷;

  (二)对准或者指向易燃易爆的物品燃放;

  (三)向行人、车辆、建筑物、构筑物和人群密集场所投掷;

  (四)其他影响公共秩序、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应当在其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指导下燃放。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生产烟花爆竹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非法生产的烟花爆竹,并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零售烟花爆竹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烟花爆竹,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携带或者夹带烟花爆竹的,由公安机关没收烟花爆竹,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销售烟花爆竹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烟花爆竹和非法所得,并对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零售经营者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燃放,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燃放烟花爆竹给国家、集体财产造成损失或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在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市举行重大活动需要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发布公告。

  第二十五条 本市城市建成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发布公告。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7月14日洛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4年9月1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的《洛阳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以及1997年10月28日洛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8年3月31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洛阳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决定》和2004年12月24日洛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5年3月31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洛阳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决定》同时废止。